中国房颤日,一起了解“异样的心动”
中国房颤日,一起了解“异样的心动”
2020年6月6日,是第八个“中国房颤日”。
今年的主题是:“关注房颤,预防卒中。”
心房颤动简称房颤,尽管被称为“21世纪的心血管流行病”,但与谈虎色变的“心脏病”“脑梗死”不同,“房颤”对很多普通百姓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,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这也是一种心脏病。
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我国目前房颤患病人数已超过1000万。
40岁以上人群中,男性一生中患房颤风险为26%,女性23%,即平均每个人一生中可能有四分之一的概率患房颤。
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是正常人的4-5倍,且房颤所致卒中具有高致残率、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。
避免房颤危害,及早发现、及时治疗是重中之重。
为提高公众对房颤的防治意识,提升房颤知晓率,减轻房颤引发卒中的危害,安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作为中国房颤中心建设单位,有责任、有义务为公众普及房颤知识,呼吁公众关注房颤、预防卒中,而且刻不容缓。
反复“中风”为哪般,
原来是“小心脏”乱跳引起的。
男性患者徐某某,40岁,2年来间断出现一过性左侧肢体无力,持续约20分钟后自行缓解,无高血压、糖尿病病史,无吸烟嗜酒史,无卒中、猝死家族史,因症状频繁发作,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。
曾至多家医院就诊,均考虑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。
反复查头颅CT及头颅磁共振,均未见异常。
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治,慕名来我院就诊。
经过详细询问病史,患者平素间断出现乏力、心慌、气短症状,遂考虑患者频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不能排除阵发性房颤所致。
经持续心电监护,捕捉到患者有间断出现房颤心律,我院房颤中心团队为其进行全面、认真评估后,决定充分抗凝后采用创伤小、安全性高的三维立体定位下房颤射频消融治疗。
在团队共同努力下,手术很成功,患者术后恢复良好,半年随访中未再发作一过性左侧肢体无力,未再乏力、心慌,气短,无其他特殊不适。
“心房颤动”简称房颤,即心房各部位呈现快速而紊乱的颤动,通俗讲就是患者的心房发生了“抖动病”,出现极不规律且极不协调的“乱颤”,频率在350-600次/分左右(正常情况下为60-100次/分左右)。
也可出现黑朦、多尿,但也有很多房颤患者没有任何不适,简称“无症状房颤”,又称“沉默房颤”,只在出现并发症如脑卒中或心力衰竭时才被发现。
传统药物华法林,需固定饮食结构,需定期抽血、严密监测INR,保持在2-3为宜,新型口服抗凝药,无需定期抽血、但费用昂贵